媒体聚焦

当前位置是: 首页 > 正文

中国文化报报道:主客共享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融合供给探析

发布时间 :06-08      来源 :https://npaper.ccmapp.cn/zh-CN       编辑 :管理员      浏览量 :
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,指出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”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。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遗产,作为乡村地域单元,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环节。传统村落通过乡村旅游焕发新的生命力,但仍然面临人口与文化空心化、过度商业化、传统原貌消退,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,如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、互促共赢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
构建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。时下,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已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优不优”,由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变化。渴望广泛、深入地进入目的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和日常生活空间,欣赏美丽风景、体验美好文化和生活。随着传统的“本地居民—游客”二元空间边界逐渐模糊,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断的交叉和重合,如何有效发挥叠加优势为居民和游客服务,成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。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自然、文化、社会资源的“主客共享”场景得到广泛关注,共建共享成为传统村落发展新动能。探讨主客共享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公共服务融合供给路径,既能满足民众文化和旅游需求,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,充分彰显党和国家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民生观和发展观。


一、明确融合供给目标


秉承“宜融则融,能融尽融”的发展理念,按照“标准化、个性化、差异化”的发展思路,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,提升文旅资源共享和服务效能,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、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和旅游享受,培育传统村落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。在文旅深度融合趋势下,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出现交叉和重合,本质上折射出我国民众文旅公共服务需求情境的变化,从前期追求温饱、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向追求尊重、自我实现等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更高层次需求发展。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村落田园风光、农耕文明、历史村庄景观等资源优势,以需求为导向精准供给,融汇文化之美、融合旅游资源、融通社会力量、融入百姓生活,实现历史与人文共融,生态与山水同美的“产居游共融、人景村共享”的供给目标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
二、探索融合供给途径


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”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,找准融合的切入点,达到两者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度融合,创造文旅公共服务新场景。首先,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、产品、活动融入旅游功能。比如,将游客中心功能融入文化站、图书馆、村史馆、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,提供旅游公共信息、咨询、求助、投诉受理、景区讲解志愿服务等。根据主客需求差异和淡旺季游客量差异,对主客兼容空间进行复合功能定位,形成分时利用模式,可以有效解决公共文化资源的相对闲置、内部小循环、覆盖率低等问题。其次,加强传统村落旅游和文化赋能。优化古建筑(民居、祠堂)、公共景观(水塘、戏台、主巷通道)以及主客交汇聚集的休憩场所(河埠头、桥、休闲亭)等公共空间的品质;挖掘与展现乡土特色文化与民俗风情,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(公共文化书院、文创店、咖啡店),将非遗传习场所与研学旅行相融合,提升文化和旅游体验。打造主客共享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人居环境,集教育性、艺术性、体验性为一体的共享村落模式。


三、创新融合供给方式


目前,我国一些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供给模式单一,供给悬浮化、碎片化,供需错位、不匹配,供给设施不完善、利用率低等问题;一些旅游公共服务则存在有效供给不足、运营效能低下,以及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发展,导致旅游业与旅游公共服务边界模糊等问题,两者的供给机制均以政府为主,市场供给的份额较少,社会供给力量微乎其微。对此,笔者认为,应激发公共服务机构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,以第三部门作为重要补充,构建政府主导,社会组织、企业、乡土人才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权责分明的多元供给体系,通过良性竞争、政府购买服务、PPP模式等,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和供给质量。传统村落存续通常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乡约民俗,因此,在供给方式上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(如乡村振兴助推和政府主导提供),更要强调内生于在地村落的内生力量的参与,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培育社会组织,扩大供给主体,推进政府主导型与传统村落内生型的文旅公共服务供给。同时,强调借助数字信息技术的平台功能,实现文旅公共服务渠道、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创新,塑造公众公共文化参与主体性,创新供给方式。


四、优化融合供给结构


高质量的供给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目前,文旅公共服务属于有需求但还未实现有效满足的领域。因此,文旅消费需求呈现的新变化应提升供需适配性,尽快优化供给结构,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和提振有效需求,促进新的供给和产业体系形成。根据上述分析,本文提出融合供给结构优化方向,一是建立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的供给机制。二是推进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,提升文旅公共服务供给效率。三是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,共同推进村落文旅公共服务提升。传统村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通常具有连锁区域效应,需要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,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,促进村落文旅公共服务的互动、交流和共同发展。四是培育乡土人才队伍,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。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独特的权威性和信任感,能加深村民对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接受程度。同时,加快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,注重引进示范引领型人才,着力解决人才待遇问题,让优秀人才愿意扎根乡村。


五、结语


传统村落文旅公共服务融合供给最终应落脚于村落基础设施建设、社会服务功能提升、社会治理改善、产业协调发展、城乡融合发展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等方面,需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优势,呼应人们对乡愁和传统记忆的诉求,探索主客共享的“美好生活型”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。发展村落特色产业、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是融合供给的根本动力;着重突出传统村落旅游的文化内涵是本质要求;鼓励创业创新,将传统手工艺传承(饮食加工工艺、传统建筑营造工艺、工具机械制作工艺、编织扎制工艺等)运用到旅游吸引、旅游接待服务是重要方式;加大对村落旅游的扶持力度(政策支持、资金扶持)是必要条件;增强村落旅游宣传力度(旅游推介会、举办节事活动、公共形象宣传等)是重要手段;重视乡村精英群体的治理角色,引导青年回流,挖掘内生力量是核心内容;体认出由文旅融合引发的公共服务新的发展空间,做好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是关键要素。扎实推动传统村落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,认真挖掘农业+旅游+文化+创意元素,让业态活起来,让游客住下来,让群众的生活慢下来,共同建设主客共享的宜居宜业和美村落。

[作者:陈爱妮 系浙江树人学院讲师。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“文化治理视域下遗产类景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研究”(编号:2021C35101)的研究成果]



下一条:学习强国、今日头条等报道:用时一年,00后大学生扎根新时代“乡土中国”

关闭